第214章 京姐
第214章 京姐
所谓顿悟。
就是突然间对某个问题或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常发生在一段时间的思考或困惑后。
顿悟具有突发性、独特性、不稳定性和情绪性等特点,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能出现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
一般的顿悟其实也就还好,是正常的进步标准。
但林琳所说的苏澄顿悟,有可能是经历了较大的顿悟。
前面几十年所学的东西突然之间融会贯通,全都派上了用场,稍加分析即可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袁鑫豪不解地询问:“琳姐,你的意思是,总部看到了他的潜力?所以才让他实习两年?”
林琳:……
顿悟顿悟,就是突然领悟啊!
这个是没有任何前兆的,总部也不可能看得出来啊!
“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愿意多给他一年机会,说明他在别的地方表现很好。”
“你看现在苏澄的表现,这不就相当于没把这个人给漏掉吗,是金子总会发光。”
“万一一年就给人家踢走了,他去了对家的咨询公司顿悟,那不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了吗?”
林琳有条不紊的解释着。
袁鑫豪表面上同意,但心里却嘀咕着:其实现在苏澄也是他们组的竞争对手。
林琳是站在公司的大层面考虑的,而袁鑫豪想的却是晟跃内部的竞争。
林琳对苏澄的评价多为褒扬,这就引得了袁鑫豪的不悦,但他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只能少搭话,顺着林琳的意思往下说。
袁鑫豪倒是希望苏澄当时被一脚踢走,这样他们也就不用为案件犯难了。
最后几人聊到了邓强和苏澄之间的关系。
林琳几个人都认为,其实邓主管挺看重苏澄的,连带着对7组都有一些照顾。
袁鑫豪一寻思还真有点这个意思。
但他并不是觉得邓强是看重苏澄,反而觉得邓强这人有点偏心眼。
邓强在上了副主管以后,tmd立即就对人事规章制度下手,批准给k7加一个办公室。
一开始袁鑫豪还不知道是怎么个事儿,但后面琢磨过来了。
结合公司内部流传的一些小道消息,袁鑫豪这才知道,这tm是邓强给苏澄开的绿灯啊!
他们这几个组的副组长都是跟着苏澄沾光了。
袁鑫豪就觉得很不是滋味儿。
都是k7,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袁组长,你怎么感觉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我哪儿有不高兴啊,人家是亲娘养的,我们这些人都是后娘养的。”袁鑫豪阴阳怪气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袁鑫豪在晟跃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他光是担任k7副组长的职位也都有三四年了,比苏澄在晟跃的总时长还要多。
结果苏澄才刚上k7,人家就给批办公室。
为了他一个人坐办公室,连带着给其他人都批了办公室,这待遇可想而知。
即便都批了办公室,也不是所有副组长享受到的规格和苏澄一样。
苏澄坐的办公室就是原来副主管的办公室,空间很大,规格很高。
哪儿像他们啊,随便整了个办公室就堵住嘴了。
袁鑫豪的办公室距离他们组的办公区很远,不得已把较近的一个空闲杂物室给腾了出来当做他的办公地点。
其他组的副组长为了离小组的工作区近一些,基本上都是这么干的。
说是办公室也谈不上,也就多了一个隔间。
“那咋办嘛?”
“袁组长,谁让人家是邓主管的嫡系下属呢?”
“喂喂喂你们够了啊。”
林琳及时打断了他们的埋怨和牢骚。
她现在是联合小组的组长,这马上又要合作执行案件了,手底下的同事对苏澄那边的人仇恨值这么高,很不利于接下来的工作开展。
私底下聊两句得了。
但在公司这种公开场合,说这些话不合适。
“以后这种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
林琳发话以后,其余同事们乖乖闭嘴,袁鑫豪也老实地收起了他的那份埋怨。
在林琳看来,7组确实有实力也有资历处理这次的杜鹃案件。
至于邓强偏不偏心,这个不好说,主观上可能有这方面心思,但客观上让7组和2组共同处理没任何问题。
林琳可不想看着自己的人嚼舌根,然后吃到邓主管的处罚。
发牢骚没有任何意义。
别人享受什么待遇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不需要因为这个眼红妒忌。
人有妒忌心,觉得不公等是很正常的。
但如果一味的沉浸在这个情绪里面,那自己职责份内的工作也就做不好了,工作状态也会被影响。
这马上就要出发进驻杜鹃的食品工厂了,林琳作为组长必须一开始就扼杀这个苗头,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明白了琳姐,我不乱想了。”
“嗯嗯。”
就在这个时候,苏澄正好来到了楼下,他热情地向林琳打招呼:“诶,林组长。”
袁鑫豪暗自庆幸,幸亏在林琳的提醒下闭嘴的早,不然苏澄指不定就听到了。
“哟哦,苏组长。”林琳礼貌地跟苏澄回招呼。
林琳是晟跃为数不多的京州本地人。
都说京州本地人比较懒,绝大部分公司都不招。
但也并非全部的人都懒,京州本地人还是有优势的。
林琳作为2组的组长,京州大姐,说话做事就是比别人胆子大,而且跟人打交道不卑不亢。
林琳其实压根不懂,京州人就高人一等么,有什么好优越的?
林琳不觉得优越,但有些境界较低的人却有着一股难以遮掩的傲慢,也难怪网上都把他们戏称为“京爷”。
就她们那老小区,喜欢偷偷划人车的京州老头老太太多了去了。
林琳最讨厌的电影就是《老炮儿》,真没意思。
她既不显摆自己是京州本地人,拿这个作为谈资和优越感,但也不会因此就遮遮掩掩,害怕别人叫自己京爷而掩盖隐瞒自己的身份。
可“京爷”这种带有贬义歧视的事儿对林琳来说,还是存在一些影响的。
有的客户反而因为你是京州人,天然的不喜欢。
为什么?
因为能找到晟跃咨询的客户,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产业,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努力打拼得来的。
别人有可能会对她的户籍存在刻板印象,觉得她不是靠硬实力进入晟跃的。
客户的心理活动大概就是:老子拿命打拼起来的企业,你一个没有经历过痛苦和磨炼的京爷踏马的动动嘴皮子就要赚我的钱?
所以林琳自从参加工作没多久,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开始练习自己的说话方式,严格控制自己不说那种只有京州才用的个别字和词,尽量不带儿化音。
这种练习刚开始很痛苦,毕竟要改变自己多年以来的习惯。
有时候一开口下意识的就想带儿化音。
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林琳并不觉得怎么样,这是为了工作的必要练习。
主要是为了带给客户更良好的服务体验,增加信任感。
其实这一点反而是其他同事更有优势。
“苏组长,联合小组的群建好了,我现在拉您进去。”
“ok没问题。”
苏澄和林琳都互相知道对方,但都没加过对方的联系方式,没那个必要。
也就这会拉群,才加上好友。
其实林琳对邓强也有点意见。
苏澄的办公室,7组参与案件的资格只是一方面。
最能体现邓强有偏向性的,其实还是苏澄负责这次案件处理的审查官职责。
一般来说案件处理是不设审查官的,因为会影响效率。
暂且不说能抓出什么问题吧,光是这个职位的存在,就会让人畏手畏脚,不敢放开了大胆干。
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即便要设审查官,邓强也应该选择一个独立于2组和7组以外的同事来监督他们。
现在却让原本就属于七组的苏澄担任审查官,这肯定会失偏颇,无法做到100%的独立观察。
邓强给的理由是:其他组抽调不过来人手,加上苏澄前不久担任过内务部的辅助审查官,有相关经验。
能说得过去,但比较勉强。
所以林琳说邓强是有偏向性的,他向着7组。
但就像她刚刚所说的。
纠结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无所谓。
人家既然当了审查官,他们就老实本分的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就行了。
苏澄询问林琳关于调研的行程安排。
“我和叶组长刚从杜鹃总部回来,跟他们那边对接过了。”
“我们打算先进驻杜鹃的工厂,在生产方面进行一些调研,正好我们组有一个食品相关专业的……同时收集处理行业内的信息……”
林琳把苏澄的问题一一作答。
“工厂在哪里啊?”
“豫州。”
“诶?豫州,那不是我老家?”
“诶?苏组长您老家豫州的吗?豫州哪里啊?”
“北边。”
“哦哦,工厂在南边。”
袁鑫豪对苏澄的发言不屑一顾。
怎么他硬往上套近乎啊。
袁鑫豪说话其实也带一些京州口音。
跟林琳不同的是,袁鑫豪毫不遮掩自己的口音,而且还特别喜欢说儿化音。
但实际上他并不是本地人,而是户籍冀州,身份证号130开头。
“林组长,咱们去几天啊?”
“大概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苏组长您也去吗?”
“去啊,这几天没啥事儿,另外那边的案件需要我随时就回来了。”
“行。”
苏澄简单跟林琳聊了一会便回到了楼上。
苏澄前脚刚走,后脚袁鑫豪就忍不住开始蛐蛐。
“琳姐,怎么感觉他比你官还大啊,你像跟上级汇报似的,咱们没这个必要吧?”
“你以为呢?审查官也算半个上级了。”
“啥活儿也不干,还分我们的钱……”
“行了,就这样吧。”林琳不想继续说这个事儿,随即开始安排,大家准备准备,我现在去调车。”
苏澄回到办公室。
他刚刚下楼说是套近乎也不完全是,主要是看看林琳是个什么样的人。
之前他听说过林琳处理过很多优秀案件,其中也有不少入典的。
但两人只存在于“知道”层面,没有任何交集。
通过刚刚跟林琳交流,苏澄觉得林琳这个人确实不简单。
他对林琳的印象挺好,但也带来一个问题。
林琳和叶黎一样,能力都很强。
这次的案件,叶黎不占任何优势。
是的。
如果按照段位划分的话,她们都位处化境。
如果按照苏天言的说法,这类人拥有主动进入三阶段状态的能力。
至于袁鑫豪。
苏澄压根没正眼看他,连袁鑫豪大名是什么都还不知道。
2组的人多归人多,但这压根不能算什么优势。
最关键还是要看主帅的能力。
结果两个主帅的能力差不多,林琳和传闻中的那样强,那就很不好办了。
谁能想出来点子,谁能发现未知领域完全看运气。
在实力差不多钱的情况下,叶黎和林琳谁的灵感先出来谁赢。
现在他的思想观念是:不占优势就是劣势。
苏澄不喜欢打逆风局,他已经打了两辈子逆风局。
不过没关系。
苏澄会帮叶黎兜底的。
没错。
苏澄在开会的时候简单浏览搜索了一下杜鹃的信息以后,就已经发现了关键的问题,并且第一时间想到了解决办法。
所以他才会主动退出案件。
只要退出,这个案件的功劳就算不到苏澄的头上,只能划给叶黎。
主要就是他不能抢叶黎的高光。
如果看势头不对,林琳那边进展比较快,而叶黎处于弱势的话,他会立即出手点拨叶黎。
虽然两人现在关系比较僵,但叶黎碰到事儿苏澄该上还是要上。
必须帮栗子姐拿到最佳个人奖啊!
有了这个奖,之后就是大顺风局了,上副主管差不多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不得不说邓强给自己安排的审查官职位挺合适的,即不参与案件分析和决策,但也能光明正大的跟着联合小组去调研。
就连苏澄自己都没想到还能这么干。
出发!
豫州!
……
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行驶在高速路上。
叶黎坐在迈巴赫的后排用ipad浏览着杜鹃的各类信息。
午饭后的血升高,再加上路途的颠簸摇晃,让她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不知不觉地便开始走神,思考起了她近期和苏澄的关系……
(本章完)
所谓顿悟。
就是突然间对某个问题或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常发生在一段时间的思考或困惑后。
顿悟具有突发性、独特性、不稳定性和情绪性等特点,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能出现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
一般的顿悟其实也就还好,是正常的进步标准。
但林琳所说的苏澄顿悟,有可能是经历了较大的顿悟。
前面几十年所学的东西突然之间融会贯通,全都派上了用场,稍加分析即可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袁鑫豪不解地询问:“琳姐,你的意思是,总部看到了他的潜力?所以才让他实习两年?”
林琳:……
顿悟顿悟,就是突然领悟啊!
这个是没有任何前兆的,总部也不可能看得出来啊!
“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愿意多给他一年机会,说明他在别的地方表现很好。”
“你看现在苏澄的表现,这不就相当于没把这个人给漏掉吗,是金子总会发光。”
“万一一年就给人家踢走了,他去了对家的咨询公司顿悟,那不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了吗?”
林琳有条不紊的解释着。
袁鑫豪表面上同意,但心里却嘀咕着:其实现在苏澄也是他们组的竞争对手。
林琳是站在公司的大层面考虑的,而袁鑫豪想的却是晟跃内部的竞争。
林琳对苏澄的评价多为褒扬,这就引得了袁鑫豪的不悦,但他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只能少搭话,顺着林琳的意思往下说。
袁鑫豪倒是希望苏澄当时被一脚踢走,这样他们也就不用为案件犯难了。
最后几人聊到了邓强和苏澄之间的关系。
林琳几个人都认为,其实邓主管挺看重苏澄的,连带着对7组都有一些照顾。
袁鑫豪一寻思还真有点这个意思。
但他并不是觉得邓强是看重苏澄,反而觉得邓强这人有点偏心眼。
邓强在上了副主管以后,tmd立即就对人事规章制度下手,批准给k7加一个办公室。
一开始袁鑫豪还不知道是怎么个事儿,但后面琢磨过来了。
结合公司内部流传的一些小道消息,袁鑫豪这才知道,这tm是邓强给苏澄开的绿灯啊!
他们这几个组的副组长都是跟着苏澄沾光了。
袁鑫豪就觉得很不是滋味儿。
都是k7,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袁组长,你怎么感觉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我哪儿有不高兴啊,人家是亲娘养的,我们这些人都是后娘养的。”袁鑫豪阴阳怪气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袁鑫豪在晟跃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他光是担任k7副组长的职位也都有三四年了,比苏澄在晟跃的总时长还要多。
结果苏澄才刚上k7,人家就给批办公室。
为了他一个人坐办公室,连带着给其他人都批了办公室,这待遇可想而知。
即便都批了办公室,也不是所有副组长享受到的规格和苏澄一样。
苏澄坐的办公室就是原来副主管的办公室,空间很大,规格很高。
哪儿像他们啊,随便整了个办公室就堵住嘴了。
袁鑫豪的办公室距离他们组的办公区很远,不得已把较近的一个空闲杂物室给腾了出来当做他的办公地点。
其他组的副组长为了离小组的工作区近一些,基本上都是这么干的。
说是办公室也谈不上,也就多了一个隔间。
“那咋办嘛?”
“袁组长,谁让人家是邓主管的嫡系下属呢?”
“喂喂喂你们够了啊。”
林琳及时打断了他们的埋怨和牢骚。
她现在是联合小组的组长,这马上又要合作执行案件了,手底下的同事对苏澄那边的人仇恨值这么高,很不利于接下来的工作开展。
私底下聊两句得了。
但在公司这种公开场合,说这些话不合适。
“以后这种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
林琳发话以后,其余同事们乖乖闭嘴,袁鑫豪也老实地收起了他的那份埋怨。
在林琳看来,7组确实有实力也有资历处理这次的杜鹃案件。
至于邓强偏不偏心,这个不好说,主观上可能有这方面心思,但客观上让7组和2组共同处理没任何问题。
林琳可不想看着自己的人嚼舌根,然后吃到邓主管的处罚。
发牢骚没有任何意义。
别人享受什么待遇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不需要因为这个眼红妒忌。
人有妒忌心,觉得不公等是很正常的。
但如果一味的沉浸在这个情绪里面,那自己职责份内的工作也就做不好了,工作状态也会被影响。
这马上就要出发进驻杜鹃的食品工厂了,林琳作为组长必须一开始就扼杀这个苗头,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明白了琳姐,我不乱想了。”
“嗯嗯。”
就在这个时候,苏澄正好来到了楼下,他热情地向林琳打招呼:“诶,林组长。”
袁鑫豪暗自庆幸,幸亏在林琳的提醒下闭嘴的早,不然苏澄指不定就听到了。
“哟哦,苏组长。”林琳礼貌地跟苏澄回招呼。
林琳是晟跃为数不多的京州本地人。
都说京州本地人比较懒,绝大部分公司都不招。
但也并非全部的人都懒,京州本地人还是有优势的。
林琳作为2组的组长,京州大姐,说话做事就是比别人胆子大,而且跟人打交道不卑不亢。
林琳其实压根不懂,京州人就高人一等么,有什么好优越的?
林琳不觉得优越,但有些境界较低的人却有着一股难以遮掩的傲慢,也难怪网上都把他们戏称为“京爷”。
就她们那老小区,喜欢偷偷划人车的京州老头老太太多了去了。
林琳最讨厌的电影就是《老炮儿》,真没意思。
她既不显摆自己是京州本地人,拿这个作为谈资和优越感,但也不会因此就遮遮掩掩,害怕别人叫自己京爷而掩盖隐瞒自己的身份。
可“京爷”这种带有贬义歧视的事儿对林琳来说,还是存在一些影响的。
有的客户反而因为你是京州人,天然的不喜欢。
为什么?
因为能找到晟跃咨询的客户,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产业,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努力打拼得来的。
别人有可能会对她的户籍存在刻板印象,觉得她不是靠硬实力进入晟跃的。
客户的心理活动大概就是:老子拿命打拼起来的企业,你一个没有经历过痛苦和磨炼的京爷踏马的动动嘴皮子就要赚我的钱?
所以林琳自从参加工作没多久,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开始练习自己的说话方式,严格控制自己不说那种只有京州才用的个别字和词,尽量不带儿化音。
这种练习刚开始很痛苦,毕竟要改变自己多年以来的习惯。
有时候一开口下意识的就想带儿化音。
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林琳并不觉得怎么样,这是为了工作的必要练习。
主要是为了带给客户更良好的服务体验,增加信任感。
其实这一点反而是其他同事更有优势。
“苏组长,联合小组的群建好了,我现在拉您进去。”
“ok没问题。”
苏澄和林琳都互相知道对方,但都没加过对方的联系方式,没那个必要。
也就这会拉群,才加上好友。
其实林琳对邓强也有点意见。
苏澄的办公室,7组参与案件的资格只是一方面。
最能体现邓强有偏向性的,其实还是苏澄负责这次案件处理的审查官职责。
一般来说案件处理是不设审查官的,因为会影响效率。
暂且不说能抓出什么问题吧,光是这个职位的存在,就会让人畏手畏脚,不敢放开了大胆干。
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即便要设审查官,邓强也应该选择一个独立于2组和7组以外的同事来监督他们。
现在却让原本就属于七组的苏澄担任审查官,这肯定会失偏颇,无法做到100%的独立观察。
邓强给的理由是:其他组抽调不过来人手,加上苏澄前不久担任过内务部的辅助审查官,有相关经验。
能说得过去,但比较勉强。
所以林琳说邓强是有偏向性的,他向着7组。
但就像她刚刚所说的。
纠结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无所谓。
人家既然当了审查官,他们就老实本分的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就行了。
苏澄询问林琳关于调研的行程安排。
“我和叶组长刚从杜鹃总部回来,跟他们那边对接过了。”
“我们打算先进驻杜鹃的工厂,在生产方面进行一些调研,正好我们组有一个食品相关专业的……同时收集处理行业内的信息……”
林琳把苏澄的问题一一作答。
“工厂在哪里啊?”
“豫州。”
“诶?豫州,那不是我老家?”
“诶?苏组长您老家豫州的吗?豫州哪里啊?”
“北边。”
“哦哦,工厂在南边。”
袁鑫豪对苏澄的发言不屑一顾。
怎么他硬往上套近乎啊。
袁鑫豪说话其实也带一些京州口音。
跟林琳不同的是,袁鑫豪毫不遮掩自己的口音,而且还特别喜欢说儿化音。
但实际上他并不是本地人,而是户籍冀州,身份证号130开头。
“林组长,咱们去几天啊?”
“大概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苏组长您也去吗?”
“去啊,这几天没啥事儿,另外那边的案件需要我随时就回来了。”
“行。”
苏澄简单跟林琳聊了一会便回到了楼上。
苏澄前脚刚走,后脚袁鑫豪就忍不住开始蛐蛐。
“琳姐,怎么感觉他比你官还大啊,你像跟上级汇报似的,咱们没这个必要吧?”
“你以为呢?审查官也算半个上级了。”
“啥活儿也不干,还分我们的钱……”
“行了,就这样吧。”林琳不想继续说这个事儿,随即开始安排,大家准备准备,我现在去调车。”
苏澄回到办公室。
他刚刚下楼说是套近乎也不完全是,主要是看看林琳是个什么样的人。
之前他听说过林琳处理过很多优秀案件,其中也有不少入典的。
但两人只存在于“知道”层面,没有任何交集。
通过刚刚跟林琳交流,苏澄觉得林琳这个人确实不简单。
他对林琳的印象挺好,但也带来一个问题。
林琳和叶黎一样,能力都很强。
这次的案件,叶黎不占任何优势。
是的。
如果按照段位划分的话,她们都位处化境。
如果按照苏天言的说法,这类人拥有主动进入三阶段状态的能力。
至于袁鑫豪。
苏澄压根没正眼看他,连袁鑫豪大名是什么都还不知道。
2组的人多归人多,但这压根不能算什么优势。
最关键还是要看主帅的能力。
结果两个主帅的能力差不多,林琳和传闻中的那样强,那就很不好办了。
谁能想出来点子,谁能发现未知领域完全看运气。
在实力差不多钱的情况下,叶黎和林琳谁的灵感先出来谁赢。
现在他的思想观念是:不占优势就是劣势。
苏澄不喜欢打逆风局,他已经打了两辈子逆风局。
不过没关系。
苏澄会帮叶黎兜底的。
没错。
苏澄在开会的时候简单浏览搜索了一下杜鹃的信息以后,就已经发现了关键的问题,并且第一时间想到了解决办法。
所以他才会主动退出案件。
只要退出,这个案件的功劳就算不到苏澄的头上,只能划给叶黎。
主要就是他不能抢叶黎的高光。
如果看势头不对,林琳那边进展比较快,而叶黎处于弱势的话,他会立即出手点拨叶黎。
虽然两人现在关系比较僵,但叶黎碰到事儿苏澄该上还是要上。
必须帮栗子姐拿到最佳个人奖啊!
有了这个奖,之后就是大顺风局了,上副主管差不多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不得不说邓强给自己安排的审查官职位挺合适的,即不参与案件分析和决策,但也能光明正大的跟着联合小组去调研。
就连苏澄自己都没想到还能这么干。
出发!
豫州!
……
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行驶在高速路上。
叶黎坐在迈巴赫的后排用ipad浏览着杜鹃的各类信息。
午饭后的血升高,再加上路途的颠簸摇晃,让她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不知不觉地便开始走神,思考起了她近期和苏澄的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