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死水微澜
“我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江家卧房内,胡小妍看着桌案上的两幅古画,眉头皱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埋怨起来。
情况正如方言所预料的那样,当天晚上,江连横带着古玩字画从保险公司回到城北大宅,胡小妍的脸色就不太对劲儿。
她没有立刻指责发难,因为江连横带回家的,还有一只青笔筒,要送给江承业。
江承业心思敏感,胡小妍怕说多了,惹得孩子心生顾虑,所以始终忍着,并未跟江连横争论,直到晚饭过后,夫妻俩回到卧房,关上房门,才忍不住数落几句。
“三百八十块现大洋,就为了买这两幅画儿,你是觉得家里钱多烧得慌吗?”
胡小妍少时靠乞讨为生,凡事讲究实在,完全无法理解这些文玩字画的价值,就算理解,也无法认同。
江连横虽然也当过靠扇的,但那是学艺的心态,是江城海当年的刻意安排,为的是磨砺心性,而不是指望着沿街乞讨混饭吃,对待钱财的态度,自然有所不同,尤其是近些年来,大手大脚惯了,更是愈发铺张浪费。
面对媳妇儿的指责,他也根本没往心里去,只当是女人家斤斤计较的小气做派。
“嗐,不就是买两幅画么,又没砸锅卖铁,你看看你,至于这样吗?”
“怎么不至于,你没听说官银号现在已经开始收紧兑换现洋的业务了么?”
“我听方言说了。”
“那你还买?”
“我这不是刚听说么!”江连横有点不耐烦了,“而且,当时我已经答应人家要买了,你总不能让我把说出去的话,再给咽回去吧?”
“你就不应该刚听说!”胡小妍立刻呛声道,“亏你还是个当家的,这点消息都不知道,就跟人家谈买卖去了,活该你当冤大头!”
“放屁,陈掌柜都说了,这两幅画是好东西,没准我回头一转手,就卖出去八百块现大洋呢!”
“隔行如隔山,你就不是那门里的人,跟着瞎凑什么热闹呀!”
“行行行,你别跟我磨叨了,老娘们儿狗屁不懂,就剩个碎嘴子在那念经!”江连横来了脾气,骂骂咧咧地说,“好歹我也是个当家的,出门在外买点东西,回来还得看你的脸色?”
胡小妍也不痛快,拍着桌面反驳道:“江连横,你昧良心不,你自己说说,除了这次以外,你哪次在外头买东西我管过你?”
“不管是应该的,管了才叫蹬鼻子上脸呢,我平时就是太惯着你了。”
“你——”
“咋的,要摔东西?不打算过了?过不下去就离,反正现在离婚时髦,你要是想卷铺盖走人,那我也没意见,赶紧腾地方吧,外头还有女学生等着排队呢!”
“江连横,我看你早就有这份儿心了!”
果然,说着说着,两口子便又吵了起来。
要不怎么叫两口子呢?
夫妻就是两张嘴,除了吃喝,便是说话,既要说话,自然免不了磕磕绊绊、互相斗嘴。
胡小妍气得面色苍白,浑身发颤;江连横却自顾自地点了支烟,不予理睬。
屋子里静了片刻,门外忽然有细微的脚步声。
“谁呀?”江连横没好气地嚷道,“要进就进,在外头磨磨蹭蹭的,干什么呐?”
少顷,门外传来英子的声音,怯懦地说:“老爷,夫人该吃药了。”
江连横一怔,转头瞥了一眼胡小妍,抿了抿嘴,冷声应道:“进来吧!”
英子用脚尖儿顶开房门,端着托盘儿,急匆匆地走到胡小妍身边,将一碗深褐色的汤药摆在桌案上,没敢说话。
胡小妍低头摆了摆手,英子会意,便先行退下了。
卧房里重新安静下来。
桌上的汤药大概很苦,仅凭气味儿就够让人嫌恶了,胡小妍却像喝凉水似的,一饮而尽,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老话常说:穷人离不开卦摊儿,富人离不开药罐儿,不穷不富离不开典当铺。
看来,江家也未能免俗。
胡小妍的身体日渐虚弱,家里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江连横自然也不例外。
一见汤药,火气立时消了大半。
江连横仍旧端着,偷摸瞄了一眼碗底,若无其事地问:“又咋了?”
胡小妍没吭声。
江连横忍不住好奇,又问:“喝的什么药?”
“毒药!”
“嗤——那怎么没早点儿喝呀?”
“给你省点钱。”胡小妍理了理空荡荡的裙摆,淡淡地说,“毕竟,我这一天啥也不干,就等着吃现成的,哪还敢再提别的要求,别哪天真把我扔在大街上,那我就只有等死的份儿了。”
“哎呀,行了行了,就这一次,我下回不买不就得了么!”
江连横掐灭烟头儿,靠在椅背上,似乎不愿继续争吵下去了。
胡小妍的神情也和缓下来,但却并不打算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蒙混过去,紧接着便又问道:
“你知道现在奉票兑换现洋的市价是多少么?”
“多少?”
“三块二。”
江连横略感意外,三元两角奉票兑换一块现大洋,“这已经是奉票发行以来的最高价了吧?”
“要不怎么说你这个大当家的不尽职呢!”胡小妍冷哼道,“最近这段时间,差不多每天都是最高价,从来没降过!”
江连横百口莫辩。
他的确不太关心帐上的事儿,一方面是平时大大咧咧,性格使然,常有疏忽大意;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媳妇儿把家里的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了倚仗,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惰性。
胡小妍问:“你还记不记得,从去年年末开始,我就感觉这物价涨得有点不对劲儿?”
“应该……可能……大概是有点印象。”江连横越说越心虚。
胡小妍翻了个白眼,接着说:“去年年末那阵儿,兑换现洋的市价才一块八毛钱,到了年根底下,涨到了两块多,过完年降了两回,然后就再也没跌过了,一直在涨,从两块五到两块八,再到现在的三块二,这才多长时间?”
“那要这么说的话,涨得确实有点快了。”
“有点儿?”胡小妍确信道,“这才刚开始,往后还得继续涨呢!”
“你也听说官银号要增发五千万奉票了?”江连横问。
提起这件事,胡小妍颇感欣慰,点点头说:“是孟铎那小子给家里报的消息。”
“谁是孟铎?”
“啧,就是咱们当初供他上学那小子,总共十来个人,数他最成材料。”
江连横恍然大悟,随即却问:“这官银号的消息,我还没听说呢,他咋先知道了?”
胡小妍解释道:“他大前年从奉天同文商业学校毕业,来家里求到我了,想给家里帮忙,我看人家好歹也是念过书的,别浪费了,就托了个关系,让南风把他安排去市政公署当差了,好像是在商埠局,听说他这两年干的不错,还被提拔了呢!”
江连横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官面上能有个自家人,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
胡小妍接着夸赞道:“幸亏有他及时报信,家里才能提前准备,不然南风哪能在这种节骨眼儿上兑出五千块现洋啊!”
“怎么没多兑点儿?”
“这话说的,凡事不得先可着那帮官老爷来么,然后才能轮到咱们,这就不少了,我让南风去跟官银号那边商量,月底再去兑五千块,官银号的行长说,下个月提前安排,再给咱家分出两万块的额度呢!”
“你瞅瞅,你把这些都安排好了,我还操什么心呀!”江连横笑着埋怨道。
胡小妍说:“我是安排好了,架不住你给我捣乱呐!”
“不能不能,我现在都知道了,哪还能故意捣乱?”江连横欠了下身,忽然压低了声音说,“我看你是反应过度了,这十几年来,家里咋说不得攒下几十条大黄鱼,地库里之前也预留了现洋,何必大惊小怪的,别自己吓自己了。”
“想什么呢,那是家里攒下的老本,轻易不能动。”胡小妍立马打消了江连横的念头,“现在最重要的,是家里各处的生意,柜上的公账,大多还是按照奉票走的,现在眼看着奉票贬值,万一哪天周转不开,咱得提前准备现大洋才行。”
江连横哑然无话。
他也知道这事儿难办,可张大帅执意要增发奉票,省城的商民又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最简单的应对之策,就是打从今天开始,江家柜上的所有生意都对外声明:只收现洋,不收奉票。
但那根本不可能实现,就算客人愿意配合,省府也必定不会同意。
奉票是东三省的法定货币,按理来说,倘若有商民胆敢拒收奉票,官府完全可以将其扣上个“扰乱金融”的罪名。
当然,要是那些小本买卖、独门独号的小商户这么干,官府想必也懒得去抓,抓也抓不过来。
但江家不同,江家的生意太大太杂,从保险到收租,从娼馆到赌档,从旅店到戏楼,纵横保险公司、西塔公寓、会芳里、和胜坊、松风竹韵、会友俱乐部、春秋大戏楼、沈水砂石厂……
任凭哪处生意,都是有名有号的大买卖。
江连横又是奉天商界的代表人物之一,身上还兼任着奉天联合商会副会长,以及奉天联合工会的荣誉主席。
他这样的身份,要是敢在店铺门口张贴“只收现洋,不收奉票”的告示,那就相当于公然质疑省府的金融秩序,违抗省府法令,唱衰奉票币值,最后再整一出里通外国、榨干关东父老血汗的罪名,那江家的好日子就算到头了。
大有大的难处。
正因为江连横是张大帅的耳目密探,他就更应该无条件地支持奉票,哪怕前头是万丈深渊,也得纵身一跃,绝无退路可言,否则就是不忠,就是背叛。
江连横对此无可奈何,只好摇头兴叹:“老张也是的,突然增发这么多奉票,那市场不乱套都怪了。”
胡小妍说:“小北前天来信了,说他的部队有调动,信上不方便明说,但保安司令部那边已经传出了消息,奉军大概要继续往南扩张,增发的这些奉票,应该是准备当军费用吧。”
“没有现洋托底,光印纸票子有个屁用呀!”
“你怎么没听明白呢,老张这是在赌,只要奉军在前线打了胜仗,还愁没地方搜罗银子?换句话说,只要奉军能一直赢下去,奉票就能挺过这道坎儿!”
“那也得需要时间吧?否则的话,照这个速度跌下去,恐怕还没等奉军打赢呢,奉票自己就先崩了!”
江连横叹了口气,沉吟道:“总而言之,等那五千万奉票陆续发出来以后,能保住家里的资产不缩水就行。”
“你也太能想美事儿了!”胡小妍立马朝他泼了一盆冷水,“我告诉你吧,咱家的资产缩水是肯定的,不仅是咱们,奉天所有做买卖的人家都一样,只不过是亏多亏少的问题,要是只赔点钱,那还算好的了,就怕……”
“还能有更坏的情况么?”
“嗯,但愿不会有吧,但愿……反正你最近多上点心,我又不方便出门,你凡事勤打听点消息。”
胡小妍看起来忧心忡忡,似乎并不只是担心钱财得失,同时还有其他方面的顾虑。
她没有说,因为说了也没什么用,世上总有些事无法避免,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随后几天,江连横倒也算是听从了胡小妍的建议,每日醒来吃过早饭,必定认真翻阅报纸,查看兑换现洋的市价行情,约了几位官面上的故交,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私下密谈,尝试套出点幕后消息。
紧接着,又备了一份厚礼,亲自前去拜会东三省官银号的主事,许了不少好处,才把江家兑换现洋的额度往上提了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本以为做足了这些准备,就没什么需要操心的了,要操心也该是省府操心才对。
没想到,这天起床吃过早饭,去客厅里坐了一会儿,本打算看看报纸上的新闻解闷儿,结果却发现茶几上空空荡荡,竟连一份报纸都没有。
“东风——”
江连横抻着脖子问:“今儿报纸还没送过来么,这都几点了,待会儿晨报变晚报了。”
张正东刚送江雅上学回来,也不了解情况,便起身应道:“我出去问问。”
不料,刚推开大宅房门,就见闯虎火急火燎地冲进院子,都没来得及打招呼,走近了一低头,便从东风咯吱窝底下钻了进来。
“东家——”
“在这呢!”江连横见他神色慌张,就没再打趣逗闷子,径直便问,“怎么了,什么事儿?”
闯虎气喘吁吁,抹了一把嘴,忙说:“省城……省城印刷厂的劳工叫歇了!”
(本章完)
“我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江家卧房内,胡小妍看着桌案上的两幅古画,眉头皱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埋怨起来。
情况正如方言所预料的那样,当天晚上,江连横带着古玩字画从保险公司回到城北大宅,胡小妍的脸色就不太对劲儿。
她没有立刻指责发难,因为江连横带回家的,还有一只青笔筒,要送给江承业。
江承业心思敏感,胡小妍怕说多了,惹得孩子心生顾虑,所以始终忍着,并未跟江连横争论,直到晚饭过后,夫妻俩回到卧房,关上房门,才忍不住数落几句。
“三百八十块现大洋,就为了买这两幅画儿,你是觉得家里钱多烧得慌吗?”
胡小妍少时靠乞讨为生,凡事讲究实在,完全无法理解这些文玩字画的价值,就算理解,也无法认同。
江连横虽然也当过靠扇的,但那是学艺的心态,是江城海当年的刻意安排,为的是磨砺心性,而不是指望着沿街乞讨混饭吃,对待钱财的态度,自然有所不同,尤其是近些年来,大手大脚惯了,更是愈发铺张浪费。
面对媳妇儿的指责,他也根本没往心里去,只当是女人家斤斤计较的小气做派。
“嗐,不就是买两幅画么,又没砸锅卖铁,你看看你,至于这样吗?”
“怎么不至于,你没听说官银号现在已经开始收紧兑换现洋的业务了么?”
“我听方言说了。”
“那你还买?”
“我这不是刚听说么!”江连横有点不耐烦了,“而且,当时我已经答应人家要买了,你总不能让我把说出去的话,再给咽回去吧?”
“你就不应该刚听说!”胡小妍立刻呛声道,“亏你还是个当家的,这点消息都不知道,就跟人家谈买卖去了,活该你当冤大头!”
“放屁,陈掌柜都说了,这两幅画是好东西,没准我回头一转手,就卖出去八百块现大洋呢!”
“隔行如隔山,你就不是那门里的人,跟着瞎凑什么热闹呀!”
“行行行,你别跟我磨叨了,老娘们儿狗屁不懂,就剩个碎嘴子在那念经!”江连横来了脾气,骂骂咧咧地说,“好歹我也是个当家的,出门在外买点东西,回来还得看你的脸色?”
胡小妍也不痛快,拍着桌面反驳道:“江连横,你昧良心不,你自己说说,除了这次以外,你哪次在外头买东西我管过你?”
“不管是应该的,管了才叫蹬鼻子上脸呢,我平时就是太惯着你了。”
“你——”
“咋的,要摔东西?不打算过了?过不下去就离,反正现在离婚时髦,你要是想卷铺盖走人,那我也没意见,赶紧腾地方吧,外头还有女学生等着排队呢!”
“江连横,我看你早就有这份儿心了!”
果然,说着说着,两口子便又吵了起来。
要不怎么叫两口子呢?
夫妻就是两张嘴,除了吃喝,便是说话,既要说话,自然免不了磕磕绊绊、互相斗嘴。
胡小妍气得面色苍白,浑身发颤;江连横却自顾自地点了支烟,不予理睬。
屋子里静了片刻,门外忽然有细微的脚步声。
“谁呀?”江连横没好气地嚷道,“要进就进,在外头磨磨蹭蹭的,干什么呐?”
少顷,门外传来英子的声音,怯懦地说:“老爷,夫人该吃药了。”
江连横一怔,转头瞥了一眼胡小妍,抿了抿嘴,冷声应道:“进来吧!”
英子用脚尖儿顶开房门,端着托盘儿,急匆匆地走到胡小妍身边,将一碗深褐色的汤药摆在桌案上,没敢说话。
胡小妍低头摆了摆手,英子会意,便先行退下了。
卧房里重新安静下来。
桌上的汤药大概很苦,仅凭气味儿就够让人嫌恶了,胡小妍却像喝凉水似的,一饮而尽,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老话常说:穷人离不开卦摊儿,富人离不开药罐儿,不穷不富离不开典当铺。
看来,江家也未能免俗。
胡小妍的身体日渐虚弱,家里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江连横自然也不例外。
一见汤药,火气立时消了大半。
江连横仍旧端着,偷摸瞄了一眼碗底,若无其事地问:“又咋了?”
胡小妍没吭声。
江连横忍不住好奇,又问:“喝的什么药?”
“毒药!”
“嗤——那怎么没早点儿喝呀?”
“给你省点钱。”胡小妍理了理空荡荡的裙摆,淡淡地说,“毕竟,我这一天啥也不干,就等着吃现成的,哪还敢再提别的要求,别哪天真把我扔在大街上,那我就只有等死的份儿了。”
“哎呀,行了行了,就这一次,我下回不买不就得了么!”
江连横掐灭烟头儿,靠在椅背上,似乎不愿继续争吵下去了。
胡小妍的神情也和缓下来,但却并不打算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蒙混过去,紧接着便又问道:
“你知道现在奉票兑换现洋的市价是多少么?”
“多少?”
“三块二。”
江连横略感意外,三元两角奉票兑换一块现大洋,“这已经是奉票发行以来的最高价了吧?”
“要不怎么说你这个大当家的不尽职呢!”胡小妍冷哼道,“最近这段时间,差不多每天都是最高价,从来没降过!”
江连横百口莫辩。
他的确不太关心帐上的事儿,一方面是平时大大咧咧,性格使然,常有疏忽大意;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媳妇儿把家里的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了倚仗,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惰性。
胡小妍问:“你还记不记得,从去年年末开始,我就感觉这物价涨得有点不对劲儿?”
“应该……可能……大概是有点印象。”江连横越说越心虚。
胡小妍翻了个白眼,接着说:“去年年末那阵儿,兑换现洋的市价才一块八毛钱,到了年根底下,涨到了两块多,过完年降了两回,然后就再也没跌过了,一直在涨,从两块五到两块八,再到现在的三块二,这才多长时间?”
“那要这么说的话,涨得确实有点快了。”
“有点儿?”胡小妍确信道,“这才刚开始,往后还得继续涨呢!”
“你也听说官银号要增发五千万奉票了?”江连横问。
提起这件事,胡小妍颇感欣慰,点点头说:“是孟铎那小子给家里报的消息。”
“谁是孟铎?”
“啧,就是咱们当初供他上学那小子,总共十来个人,数他最成材料。”
江连横恍然大悟,随即却问:“这官银号的消息,我还没听说呢,他咋先知道了?”
胡小妍解释道:“他大前年从奉天同文商业学校毕业,来家里求到我了,想给家里帮忙,我看人家好歹也是念过书的,别浪费了,就托了个关系,让南风把他安排去市政公署当差了,好像是在商埠局,听说他这两年干的不错,还被提拔了呢!”
江连横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官面上能有个自家人,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
胡小妍接着夸赞道:“幸亏有他及时报信,家里才能提前准备,不然南风哪能在这种节骨眼儿上兑出五千块现洋啊!”
“怎么没多兑点儿?”
“这话说的,凡事不得先可着那帮官老爷来么,然后才能轮到咱们,这就不少了,我让南风去跟官银号那边商量,月底再去兑五千块,官银号的行长说,下个月提前安排,再给咱家分出两万块的额度呢!”
“你瞅瞅,你把这些都安排好了,我还操什么心呀!”江连横笑着埋怨道。
胡小妍说:“我是安排好了,架不住你给我捣乱呐!”
“不能不能,我现在都知道了,哪还能故意捣乱?”江连横欠了下身,忽然压低了声音说,“我看你是反应过度了,这十几年来,家里咋说不得攒下几十条大黄鱼,地库里之前也预留了现洋,何必大惊小怪的,别自己吓自己了。”
“想什么呢,那是家里攒下的老本,轻易不能动。”胡小妍立马打消了江连横的念头,“现在最重要的,是家里各处的生意,柜上的公账,大多还是按照奉票走的,现在眼看着奉票贬值,万一哪天周转不开,咱得提前准备现大洋才行。”
江连横哑然无话。
他也知道这事儿难办,可张大帅执意要增发奉票,省城的商民又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最简单的应对之策,就是打从今天开始,江家柜上的所有生意都对外声明:只收现洋,不收奉票。
但那根本不可能实现,就算客人愿意配合,省府也必定不会同意。
奉票是东三省的法定货币,按理来说,倘若有商民胆敢拒收奉票,官府完全可以将其扣上个“扰乱金融”的罪名。
当然,要是那些小本买卖、独门独号的小商户这么干,官府想必也懒得去抓,抓也抓不过来。
但江家不同,江家的生意太大太杂,从保险到收租,从娼馆到赌档,从旅店到戏楼,纵横保险公司、西塔公寓、会芳里、和胜坊、松风竹韵、会友俱乐部、春秋大戏楼、沈水砂石厂……
任凭哪处生意,都是有名有号的大买卖。
江连横又是奉天商界的代表人物之一,身上还兼任着奉天联合商会副会长,以及奉天联合工会的荣誉主席。
他这样的身份,要是敢在店铺门口张贴“只收现洋,不收奉票”的告示,那就相当于公然质疑省府的金融秩序,违抗省府法令,唱衰奉票币值,最后再整一出里通外国、榨干关东父老血汗的罪名,那江家的好日子就算到头了。
大有大的难处。
正因为江连横是张大帅的耳目密探,他就更应该无条件地支持奉票,哪怕前头是万丈深渊,也得纵身一跃,绝无退路可言,否则就是不忠,就是背叛。
江连横对此无可奈何,只好摇头兴叹:“老张也是的,突然增发这么多奉票,那市场不乱套都怪了。”
胡小妍说:“小北前天来信了,说他的部队有调动,信上不方便明说,但保安司令部那边已经传出了消息,奉军大概要继续往南扩张,增发的这些奉票,应该是准备当军费用吧。”
“没有现洋托底,光印纸票子有个屁用呀!”
“你怎么没听明白呢,老张这是在赌,只要奉军在前线打了胜仗,还愁没地方搜罗银子?换句话说,只要奉军能一直赢下去,奉票就能挺过这道坎儿!”
“那也得需要时间吧?否则的话,照这个速度跌下去,恐怕还没等奉军打赢呢,奉票自己就先崩了!”
江连横叹了口气,沉吟道:“总而言之,等那五千万奉票陆续发出来以后,能保住家里的资产不缩水就行。”
“你也太能想美事儿了!”胡小妍立马朝他泼了一盆冷水,“我告诉你吧,咱家的资产缩水是肯定的,不仅是咱们,奉天所有做买卖的人家都一样,只不过是亏多亏少的问题,要是只赔点钱,那还算好的了,就怕……”
“还能有更坏的情况么?”
“嗯,但愿不会有吧,但愿……反正你最近多上点心,我又不方便出门,你凡事勤打听点消息。”
胡小妍看起来忧心忡忡,似乎并不只是担心钱财得失,同时还有其他方面的顾虑。
她没有说,因为说了也没什么用,世上总有些事无法避免,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随后几天,江连横倒也算是听从了胡小妍的建议,每日醒来吃过早饭,必定认真翻阅报纸,查看兑换现洋的市价行情,约了几位官面上的故交,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私下密谈,尝试套出点幕后消息。
紧接着,又备了一份厚礼,亲自前去拜会东三省官银号的主事,许了不少好处,才把江家兑换现洋的额度往上提了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本以为做足了这些准备,就没什么需要操心的了,要操心也该是省府操心才对。
没想到,这天起床吃过早饭,去客厅里坐了一会儿,本打算看看报纸上的新闻解闷儿,结果却发现茶几上空空荡荡,竟连一份报纸都没有。
“东风——”
江连横抻着脖子问:“今儿报纸还没送过来么,这都几点了,待会儿晨报变晚报了。”
张正东刚送江雅上学回来,也不了解情况,便起身应道:“我出去问问。”
不料,刚推开大宅房门,就见闯虎火急火燎地冲进院子,都没来得及打招呼,走近了一低头,便从东风咯吱窝底下钻了进来。
“东家——”
“在这呢!”江连横见他神色慌张,就没再打趣逗闷子,径直便问,“怎么了,什么事儿?”
闯虎气喘吁吁,抹了一把嘴,忙说:“省城……省城印刷厂的劳工叫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