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烈火烧得愈加旺盛,热浪滚滚而上,蜀兵中有弓箭手,弯弓搭箭,于禁却仍心平气和,那个骂人的武将显有防备,射之不易,在旁的……</br></br> 于禁的思绪被打断了一刻,旁边那个年轻人,看起来有些面熟,他是在哪里见过?</br></br> 抽出了两支箭,以指隔开,第一支瞄准了那个年轻人,箭矢如风,果然正破口大骂的武将面色一慌,拎起银枪去挡,只是那支箭原本力道不精,射得便不准,擦着年轻人的头盔便过去了。</br></br> 他终于想起来了!胡须皆白的老人颇有些为自己这尚未退化的记忆力自得,那年轻人的五官,颇像东吴诸葛瑾!一般的脸长!</br></br> 弓弦拉满,第二支箭如流星一般离了弦,穿过了那个肤色黝黑的武将脖颈。</br></br> “逸星兄——!”</br></br> 于禁又抽出了一支箭,蜀兵的弓箭手终于上前,一轮齐射,箭雨袭来。</br></br> 那一日应该是建安十五年春,魏武王头戴嵌金宝冠,着绿锦罗袍,玉带珠履,凭高而坐,下手处文武侍立,铜雀台千门万户,金碧交辉,何等英豪气!</br></br> 建安三十二年秋,襄樊为蜀汉所破,胡质突围而回,于禁战死殉国,消息传到洛阳时,曹真所领十五万大军终于穿过宛洛,直下荆襄。</br></br> 而与此同时,夏侯楙在被围困数月后,献城投降,郭淮张郃收拾残兵,领万余人早一步退守潼关,等待援军。</br></br> 性无武略而好治生的夏侯驸马无论决心,意志,还是狠毒手段都远不及于禁,因而当城门打开时,这座在岁月与战火中褪色的大汉都城仍残存了几分当年的恢弘与厚重。</br></br> 炎汉旌旗如红云一般,比烈日还要耀眼,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将军,还是最普通的兵士,亲眼见到这一幕都不能无动于衷。</br></br> 其中最为百感交集的是骑在马上的季汉主帅,在穿过瓮城时,他忽然缰绳一勒,停住了步。</br></br> 身后跟随的将领们不知何意,也纷纷跟着停了下来。</br></br> 这位年近半百的文士下了马,常年执毛笔、印玺、鹅毛扇的手抚上了铁皮包裹的实木城门,那上面还残留了一丝血迹,触摸上去时,甚至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感受到了一点温度。</br></br> 那不仅是攻城的蜀汉士兵们留下的温度,还有许多他已经再也见不到,却总也不觉得陌生,甚至好像总在身边的故人的温度。</br></br> 鬓发如霜的诸葛丞相忽然微微扬起了头,在身后的将领们看来,这位十分冷静稳重的丞相似乎有那么一瞬间将要失态,尽管他控制住了自己,而只是叹息着自言自语了一句。</br></br> “主公……您看见了吗?”</br></br> --------------------</br></br>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r></br> 间章结束,下一章玛丽苏上线惹……</br></br> ====================</br></br> # 人形自走外挂期的玛丽苏</br></br> ====================</br></br> 第72章 62</br></br> ===================</br></br> 秋风起, 天气转凉,你站在廊下,望着天高云淡南飞雁, 惆怅的叹了一口气。</br></br> “天凉了, 让那只爱打架的鸭子破产……”你改了一下口,“给它褪个毛吧。”</br></br> 怜娘忽略了你的前半部分话语,“要蒸了吃,烤了吃, 还是熬汤吃?”</br></br> 从建安二十四年到现在,你身边的侍女换了两批, 只有怜娘还留在你身边,某种意义上说, 她比先生待在你身边的时间长多了。</br></br> “阿姚好像口味比较清淡?问问她?”</br></br> 怜娘嘴角一翘,“您要是问少夫人的话, 她肯定会说想吃烤鸭啊。”</br></br> 你一滞,好像确实是这样的。</br></br> 这位建安二十七年时娶进来的少夫人姓蒯,据说是蒯祺的遗孤, 但不是诸葛亮的外甥女,只是蒯祺一位姬妾所生,房陵被破时,这小姑娘还不到十岁, 跟着仆役从狗洞爬出去了,硬是没被蒯祺玉石俱焚到。</br></br> 而后上庸三郡安定下来, 人口普查时, 蜀汉官员便发现了这么个小惊喜, 你也不知道孟达脑子里想啥, 总而言之诸葛丞相屯兵汉中, 没功夫处理家中琐事时,上庸的官员就把小姑娘给送过来了。</br></br> 先生后来知道这事儿,也没太在意,就只写信告诉你多照顾些……行吧,得亏小姑娘还比较省心,否则你就要去上庸砸孟达的大火球了。</br></br> 这位名叫蒯姚的便宜外甥女生得十分清秀,你见她第一眼,就知道她的生母必定也是个刷脸吃饭的,虽然在房陵跟着仆役给人洗衣服做活受了些苦,但还残留了不少世家女的影子,轻声慢语,细柳扶风,只不过因为家里遭过变故,因而行动举止小心翼翼,十分看人脸色,刚进府里时给你感觉完全是林meimei范儿。</br></br> ……考虑到她嫡母是诸葛亮的姐妹,因此你算她便宜舅母,这个《喵楼梦》的既视感就更足了。</br></br> …………这你不成了王夫人了吗!</br></br> 不过这姑娘的命比林meimei要好得多,你是放养主义者,不独放养诸葛瞻,诸葛乔小朋友你也完全是放养着来,而丞相又不是个执著于门第的人,或者换一种说法……虽然在诸葛乔十五岁之后,益州士族十分热心的想要嫁个闺女过来并且时时跑来探听你的口风,但作为一个思想上的理想主义者,行动上的实用主义者,诸葛亮很不喜欢这种联姻。</br></br> 这大概就是和荣国府最大的区别,衰败中的贾家需要强有力的姻亲来帮助子弟仕途顺遂,重振家族;但对于相府来说,娶什么样门第的媳妇进门都不太重要,毕竟诸葛丞相已经不仅是蜀汉,而是本时期整个三国的第一权臣了。</br></br>